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菲茨杰拉德的《纽约客》往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6 06:40:16    

菲茨杰拉德成名很早。

1920年,25岁的菲茨杰拉德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出人意外地畅销,两周内卖出近五万册,一下成为美国文学界引人瞩目的新星,这种情况在经典作家里极其罕见。差不多同时,T·S·艾略特在英国劳埃德银行担任文员,晚上才有时间写作,而在布拉格劳工工伤保险公司有位法务专员卡夫卡,好几次想辞职专心创作,始终未能如愿。1922年——就是艾略特《荒原》发表的同一年,卡夫卡因为病情恶化退休,两年后去世,之前给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留下遗嘱,要求烧毁尚未发表的文稿。布洛德没有执行这一遗嘱,反而将其一一整理出版,192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审判》问世,应者寥寥。

就在这年《纽约客》正式创刊。10月,艾略特辞职前往Faber & Gwyer出版社(Faber & Faber出版社前身)担任编辑。12月31日,艾略特给菲茨杰拉德回信,说已经读了三遍他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我要说,这本新小说是近年来最使我兴味盎然和激动的小说”,“事实上,在我看来,它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但在大洋彼岸,多数评论家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平平无奇,既没有大肆批评,也不愿多加赞美,特别市场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这让耗费许多心血,期望甚高的菲茨杰拉德极为失望。

1926年4月17日,《纽约客》现在引以为豪的特写栏目刊登了一篇关于菲茨杰拉德的文章《那个忧伤的年轻人》(《that sad young man》),标题显然来自这年2月菲茨杰拉德刚刚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all the sad young men》),作者是短篇小说作家约翰·莫舍(John Mosher),后来被视为“《纽约客》短篇小说的一个先驱”。文章充满各种各样的暗示,一会儿说生活浮华的菲茨杰拉德夫妇为静寂的里维拉海滩带来喧闹,一会儿说菲茨杰拉德先生实在没什么经济头脑,一年三万美元也不够他花得,最后作者希望菲茨杰拉德在“安然沉醉于三十多岁的暮色时,还能写出更多这个年代富有洞察力、予人启发的美国生活图景”。他就差没有直接说,菲茨杰拉德这颗文学新星已经被金钱砸昏头,再也不可能写出好作品了。

关于约翰·莫舍一件有意思的事是,1940年他将在《纽约客》发表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其中大部分都在描写30年代一个富有的中年单身男人Opla先生于火岛(纽约长岛一部分)上的社交生活。怎么样,看上去是不是很盖茨比?

八十多年后,2017年4月《纽约客》发表文章《菲茨杰拉德和<纽约客>不完美的罗曼史》,承认这篇特写实在有些“恶声恶气”,叹息他们完美适合彼此却从未真正结合。然而菲茨杰拉德后半生的轨迹正如约翰·莫舍所料,一颗坠落的流星,带着几近熄灭的火焰,在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的地方沉沉逝去。《了不起的盖茨比》遭遇市场滑铁卢后的第八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1934),同样没能取得成功。

连续两部长篇不景气,在许多人眼里,菲茨杰拉德已经成为那类早年成名不断糟蹋天赋的二流作家,重要的是他也对此表示认同。大学时,菲茨杰拉德曾对挚友埃德蒙·威尔逊发下雄心,“我想成为美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现在一切似乎都已化作泡影。1936年,他在《时尚先生》发表了三篇随笔,即著名的《崩溃》、《粘合碎片》、《小心轻放》,将自己比喻成“一只破碎的盘子,那种让人疑惑是否值得保留的盘子”,“不过有时候,破裂的盘子还得留在餐具室里,作为家庭必需品静待使用”,这种自我贬抑在生命最后几年始终困扰着他。

1940年12月,菲茨杰拉德在好莱坞一所名为“安拉花园”的公寓酒店心脏病发辞世,年仅四十四岁。托马斯·沃尔夫曾给菲茨杰拉德写信,说不相信他住在这样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地方,陪在菲茨杰拉德身边的还有希拉·格雷厄姆小姐。几年前,菲茨杰拉德想送给格雷厄姆一部自己的小说,他们走遍附近所有书店,一本都没有找到。

说回《纽约客》。二三十年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刊物是《星期六晚邮报》,以稿酬丰厚著称,一直排在菲茨杰拉德投稿名单前列。那几年里,辞去密西西比大学邮政所长职务的福克纳也经常往《星期六晚邮报》投稿,可惜少有录用。菲茨杰拉德第一次在《纽约客》上发表文章是1929年5月29日的短篇《a short autobiography》(《自我小传》),之后是1930年2月15日的短篇《salesmanship in the champselysees》(《香榭丽舍大街的销售术》)。下一次要等到五年以后,1935年3月23日的诗歌《lamp in a window》(《一扇窗里的灯》)。两年后的1937年连续发表两篇,分别是6月5日的短诗《obit on parnassus》(《帕纳塞斯山的讣告》)与8月21日的短篇《a book of one's own》(《一本自己的书》)。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纽约客》拒绝了菲茨杰拉德的短篇《Thank You for the Light》,七十多年后,2012年《纽约客》刊登了这篇小说。

然后就是跟在这篇回顾短文后推出的《The I.O.U.》。《The I.O.U.》写于1920年,由刚刚成名的菲茨杰拉德投稿给《星期六晚邮报》,之后出于羞耻感他向代理人要回这篇稿子,说要继续修改,当时他正忙于撰写中篇小说《漂亮冤家》,表示“这个夏天也许没有短篇小说了”。

与那个年代多数作家一样,菲茨杰拉德将长篇小说视为决定地位和名声最重要的凭证,短篇小说主要为了生活。如果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发表,那么刊不刊登似乎无关紧要,但几十年后,他的身份大不相同,已经从一个半世颓唐的过气作者化身享誉全球的经典作家,也就可以理解《纽约客》的回顾文章为何读起来有些遮遮掩掩。

相关文章:

锴源保险柜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18

楼龙防盗门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18

偌一集成灶/全国各市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18

白浪热水器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18

罗密欧锅炉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18

昕豪防盗门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18

欧宝集成灶维修售后号码24小时丨全国400服务点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18

金正热水器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