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为什么不审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9:09:18
立案不审查的情况通常与立案登记制有关。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而不对案件实质内容进行审查。这意味着,在立案登记制下,法院在立案时主要核实的是:
1. 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2. 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3. 原、被告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提交的证据是否与原、被告及诉讼请求基本一致。
立案登记制旨在简化立案流程,提高司法效率,但它并不等同于不审查。立案后,法院或公安机关仍需对案件进行实质调查,收集证据,并在必要时作出相应的法律决定。
如果发现立案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审查,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涉及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如果涉及法院,可以寻求司法救济,要求法院履行应有的审查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实质审查的步骤,而是改变了审查的方式和重点。
相关文章:
109所高校600余支队伍顶尖医学生“论剑”!医创赛在暨大举行07-20
炸裂!女子产后撞见男友车内出轨,殴打第三者被拘7日,又遭对方起诉……07-19
赣超揭幕战一触即发!锁定大江新闻 随时随地“云观赛”!07-12
蓝精灵破壁穿梭现实世界!《魔法蓝精灵》发布最新预告07-10
这只烤鸭为啥只卖25元?07-09
来湖北法院当实习法官助理,台湾大学生:渴望了解一线司法工作实际07-09
科学挑选和正确食用藕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