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为什么不审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9:09:18
立案不审查的情况通常与立案登记制有关。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而不对案件实质内容进行审查。这意味着,在立案登记制下,法院在立案时主要核实的是:
1. 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2. 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3. 原、被告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提交的证据是否与原、被告及诉讼请求基本一致。
立案登记制旨在简化立案流程,提高司法效率,但它并不等同于不审查。立案后,法院或公安机关仍需对案件进行实质调查,收集证据,并在必要时作出相应的法律决定。
如果发现立案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审查,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涉及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如果涉及法院,可以寻求司法救济,要求法院履行应有的审查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实质审查的步骤,而是改变了审查的方式和重点。
相关文章:
心相近|中柬携手铺就发展振兴路04-19
东湖评论:青年夜校何以令人心动?04-16
周边产品生活化 二次元走向大众04-16
“超级大站”遭遇“超级困扰”!上海龙阳路交通枢纽,市民叹“走走走煞人”04-15
西闸公路土方车碰擦架空线致拥堵04-14
装修完不给工钱? 法院判赔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