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北湖街道:创新多元调解模式 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2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通讯员 周佳)走进江汉区北湖街道综治中心,一面挂满锦旗的墙上,“为民解忧 情暖人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近年来,北湖街道在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以综治中心为阵地,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创新构建“1+4+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街道综治中心为“中枢大脑”,联动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四支“专业战队”,吸纳社区能人、热心群众等N种社会力量,织就“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治理网络。在这里,“枫桥经验”不再是口号,而是化作了邻里间的笑脸、社区里的暖意。
智慧赋能源头预防风险隐患“一网打尽”
“多亏网格员天天来走访,不然我们那点矛盾真要闹大了!”家住建设社区的岑阿姨感慨道。

居民为网格员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北湖街道用“大数据+网格化+共同缔造”三把“金钥匙”,拧紧矛盾纠纷的“安全阀”。综治网格化平台“盯梢”市民热线、公安、网信部门数据,像“雷达”般精准扫描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风险;网格员化身“平安哨兵”,走街串巷排查隐患,连楼栋角落的“火药味”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更有“邻里管得宽”等居民自治组织,让热心群众成了“移动情报站”。“去年我们提前化解了200多起矛盾,九成纠纷在网格里就‘熄了火’。”综治中心负责人语气中满是自豪。
三级调解平台联动矛盾化解有温度
从剑拔弩张的拍桌争吵到握手言和的笑脸相迎,在北湖街道综治中心的调解工作室里,全国调解能手马天红用“法理情”三剂良药,让无数“冤家”重续邻里情。这正是北湖街道创新构建“街道-社区-群众自治”三级矛调平台的生动缩影——通过纵向贯通的三级联动机制,将矛盾化解的温度传递至基层末梢。街道层面,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中枢,服务窗口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年均化解纠纷超1000件,群众满意度达95%;社区层面,横堤社区通过“微网格”治理模式,以绣花功夫拔除盘踞十年的1600平方米违建顽疾,让西北湖“第五立面”重现靓丽容颜;群众自治层面涌现出“院落自治”“妙邻议站”等特色组织,德望社区将“和为贵”的传统智慧注入调解工作,使积年怨气化作“一家亲”的温馨茶话。

横堤社区综治中心搭建平台调解拆除1600平方米违建。通讯员供图
三股力量协同发力小调解撬动大平安
专业团队、下沉党员、热心群众,三股力量在北湖街道拧成了一股“平安绳”。以马天红为首的12人金牌调解团,独创“心理干预+法律咨询+定制调解”组合拳,近年来让6000多起纠纷“化干戈为玉帛”;环保社区充分发挥调解员作用,连续化解了房屋漏水、噪音扰民、杂物占道、房屋修葺等邻里矛盾纠纷20余件;通过楼宇安全员的预警,街道和职能部门及时介入,妥善处置了九州口腔医院维权群体、兴隆出租车司机群体矛盾问题。

马天红调解团队交流分享调解案例。通讯员供图
多元共治显成效基层绽放“和谐花”
“没想到这么多人帮我,日子终于有盼头了!”居民陈某握着妇联工作人员的手红了眼眶。北湖街道综治中心接到陈某遭受家暴的求助后,立即启动“联合战队”——妇联上门了解情况,中心驻点律师为她撑起法律“保护伞”,公安对施暴者严厉训诫,马天红调解团队连续数天调解,心理咨询师送去温暖安抚,最终让濒临破碎的家重归和睦。这样的故事在北湖街道并非个例:噪音扰民的楼上楼下成了“好兄弟”,争车位的商户们建起“共享停车群”……正如马天红所说,“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给群众一个‘理’字。”
如今,北湖街道的“1+4+N”模式已成为基层治理“新名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上升,多元共治的种子在这里绽放出最美的“和谐之花”。
【纠错】编辑:邱玲鹏
相关文章:
南部山区脆甜多汁的大棚樱桃抢鲜上市04-15
江汉区北湖街道:创新多元调解模式 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04-14
实施“一网多员+多员联治”工作模式,天宝滩社区这招真巧妙04-13
开州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Ⅳ级/一般] 【2025-04-12】04-12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科普义诊 助力健康生活04-11
好评中国·漫评丨“收到”更要“做到”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