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青蟹苗“坐飞机”走南闯北助共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16:00
央广网宁波4月11日消息(记者 俞烨)4月11日清晨四点,宁波华大海昌水产科技公司的育苗车间已灯火通明。工人们弓着腰在池边忙碌,他们正将黄豆粒大小的青蟹苗分装入特制泡沫箱。车间外,货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蛇蟠涂的寂静,这批六万只蟹苗将在七点前赶赴机场,飞往海南儋州。
“沿海省份基本上都有我们的客户,远的地方就只能空运,飞机可不等人。”据该公司总经理邬时会介绍,早上打包的一般都是等待空运的蟹苗,下午则是一些周边地区的客户等待着陆运,今天就有一位温州的客户等着50万只蟹苗下午装车。

青蟹养殖育苗车间(央广网发 周率 摄)
在育苗车间,16个方形育苗池整齐排开,每个池底都铺着细沙,浅黄色的蟹苗如星子般密布。“仔细看,刚蜕壳的苗像米粒,过两天就能长到黄豆大。”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柳海用抄网轻捞,数以千计的透明蟹苗在网中弹跳。
育苗车间恒温25.8摄氏度。柳海捞起一网蟹苗展示:“这些年我们建设的青蟹保种越冬设施,突破了从抱卵蟹到幼苗的难关,现在种蟹越冬存活率连续两年稳定在85%以上。”他身后25平方米的育苗池里波光粼粼,每个池子都孕育着30万只淡黄色的蟹苗,这些春季的“早产儿”正挥动半透明的螯足,在人工构建的微型海洋中茁壮成长。

青蟹苗(央广网发 周率供图)
2017年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联合华大海昌公司开展“拟穴青蟹抗逆良种选育及繁育技术”项目,卓有成效。为了让蟹苗顺利度过宁波忽冷忽热的早春,技术人员以往年选育的耐低温、低盐的拟穴青蟹品种为基础,创新性地以原池加热的方式代替大量换水,为种蟹提供更为稳定的温度环境。同时通过选用高质量种蟹、改进保种措施,使种蟹越冬存活率得以大幅提升。
得益于保种越冬设施的进步,今年青蟹出苗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近一个月。项目组还陆续突破水质、饵料、环境控制、全流程管理等多个技术难点,使青蟹人工育苗走上规模化之路。
华大海昌繁育的青蟹苗广受养殖户欢迎,南下海南、福建,北上辽宁、河南,在全国各地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该公司青蟹苗产量预计达到5000万只,比去年增长50%以上。

水产养殖基地(央广网发 周率 摄)
青蟹种苗产业的崛起,正在为宁海一市镇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华大海昌入选农业农村部种业破难题阵型企业,该镇已形成从种苗繁育到成蟹养殖的完整产业链,周边三个村数百养殖户受益。一市镇农办负责人透露,今年将依托校企合作,全力搭建水产种业创新平台,预计种苗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让传统滩涂养殖向“水产芯”高地跃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2024年度“园区数字化百强”发布,山东10家入选04-13
悉心试验 繁育良种04-06
天气原因致马航370航班客机搜救再中断 预计年底重启04-03
宁波渔遥申请基于CNN-LSTM模型的渔场产量概率分布预测专利,显著提高预测精度04-02
刘晓庆,申请强制执行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