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 | 科技特派员“春援”静宁促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25:00
送“技”于田 送“富”于民
科技特派员“春援”静宁促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近日在静宁县开展春季备耕专项帮扶行动。胡麻、苹果等重点产业组下沉生产一线,聚焦产业全链条升级,着力破解技术瓶颈,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发展的同时,全面开展良种推广、备耕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系列举措,为静宁县农业生产注入“科技动能”。
良种送到户 技术送到田
静宁县胡麻主产区分布在气候相对干旱寒冷的三合乡、细巷镇和曹务镇。科技特派团胡麻产业组来到田间地头,为胡麻种植主产区的农户免费发放“陇亚20号”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胡麻种子1.26万斤,示范种植面积1575亩。配套精量播种机、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装备,专家团队不仅现场示范,更是手把手地教学,在示范基地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沉浸式培训。
“今年这批种子稳产性好,耐旱性强。这两年在甘沟、细巷和三合示范种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亩产预计提升了20%以上,后续我们还将在胡麻生长发育的重点时期,持续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让大家增产增收更有保障。”科技特派团的团长赵利在曹务镇胡麻种植示范点为前来领种子的农户详细的介绍着新品种的生长优势。
培训提技能 增收有保障
作为“果牛大县”,苹果产业是静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科技特派团苹果产业组实施“老园改造+智慧升级”双轨战略。团队在马明组长的带领下,深入威戎镇、甘沟镇等果业发展重点乡镇,围绕春季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培训。专家还结合静宁县南部乡镇气候特点,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模式,配套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植保等数字化装备,实现果园管理效率倍增。
“以前剪枝全凭经验,现在学了科学的方法,果树通风透光更好,果子品质肯定更优。”甘沟镇牡丹村的果农王小学在接受果树修剪培训后信心满满。
目前,苹果产业组在全县范围内已建立5个苹果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万亩果园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帮扶再升级 产业添动力
自2022年对口帮扶以来,科技特派团紧密结合静宁县的胡麻、苹果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需求导向、精准对接”为原则,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引领+产业链延伸”的模式,推动静宁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累计指导应用新品种新技术106个,解决技术瓶颈问题59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指导120场次,培训专技人员和群众6737人,助力农产品营销66.3万元。
据悉,近期各产业组将围绕肉牛养殖技能、梨树改形修剪与品质提升技术、绿肥果园间作技术、冬油菜苗情分析等产业提升,举办平凉红牛大讲堂、果树整形修剪、果园常规管理等技术培训,并依托“云平台”建立常态化技术咨询渠道,为静宁县乡村振兴持续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文章:
路特斯科技上涨5.34%,报1.38美元/股,总市值9.36亿美元04-04
清控智运济宁产业创新基地首批厂房封顶04-04
唐山工行融合创新支持应急产业发展04-04
科技赋能与风险防控并举,中国太保筑牢高质量发展内核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