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牢记殷殷嘱托 让祖脉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6:51:00
秦岭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央,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岭是北方植物区系和南方植物区系交会的地带,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纬度地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秦岭还是动物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结合部,交会了东北、华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和华南等动物区系成分,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求陕西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近年来,陕西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秦岭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措施。2023年12月,陕西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局省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提升等七项措施,力争实现秦岭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3%以上、自然保护地占区域面积比例达到25%等任务目标。
2024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工作部署,落地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要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抓好祖脉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为让祖脉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厚植绿色底色 筑牢安全防线
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的安康市,总面积233.18万公顷,其中林地200.98万公顷、草地0.75万公顷、湿地0.28万公顷,林草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6%以上;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是陕西林业大市,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2024年,安康市依托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森林修复等重点项目,全年完成营造林53.32万亩,制定印发《安康市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部署开展“2024护松”行动,认真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拔除松材线虫病镇级疫点6个,疫情发生面积持续下降,实现疫点、发生面积、病死松树“三下降”,提前超额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
一年来,陕西以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要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营造林198万亩,进一步提升了秦岭区域森林质量。同时,陕西省秦巴山区汉江丹江流域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安康、商洛2市12个县(市、区)的汉江两岸和丹江沿线实施国土绿化90余万亩,为进一步提升我省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陕西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青松抢救工程、防火应急道路建设等生态保护工作,修订完善《秦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秦岭国家植物园创建加快步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趋于完善;改造提升秦岭林区130条防火应急道路,切实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实施飞机喷防、树干注药等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疫点和病死树数量持续下降。同时,持续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监测预警,联合多部门开展2024“清风”“网盾”、虎等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筑牢秦岭生态安全防线。
深化林业改革 践行“两山”理念
地处于秦岭腹地的商洛,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商洛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持续推进核桃、板栗、中药材、油茶及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完成核桃低产园改造提升示范22万亩,核桃总面积310.23万亩,板栗总面积257.47万亩,中药材总面积210.36万亩,完成新种植油茶3.6万亩,新发展林下种植3万亩,林下养殖30万头(只、箱),林下经济利用面积总规模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值8.32亿元。同时,商洛市深入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林业碳汇开发实现首单交易,并积极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

一年来,陕西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下达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资金1.08亿元,加快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全年提升改造核桃、枣、花椒等特色经济林100.15万亩。特别是在秦岭区域,探索创新林下经济模式,培育林下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林下经济集约化转变,秦岭区域国家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114个,初步形成秦巴山区中药材、安康魔芋、凤县林麝、柞水木耳等产业链,“中华祖脉 大美秦岭”生态旅游特色线路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生态旅游特色线路在全国推广,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提升。同时,去年10月3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三权分置”、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8项主要任务和23条具体举措,并支持宁陕县、留坝县、丹凤县等地开展先行先试,为进一步促进全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业产业持续壮大、林区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好生态卫士,让祖脉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与共同使命。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文章:
心怀国之大者 牢记殷殷嘱托 让祖脉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04-21
山东液碱:价格或延续上行 库存下滑04-17
交通管制!最新通告~04-16
未央区杨善寨小学“红领巾大讲堂” 主题教育活动第十五讲04-15
邢台市信都区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04-14
辽宁桓仁:一城山色 满目琼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