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今日清明:慎终追远,不负春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48:00
今天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五个节气
清明

此时节
杨柳依依风拂面
莺飞蝶戏春意浓
好一派生机盎然之象
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时节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二十四节气中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
“双重身份”
有着清新活泼和庄严肃穆的
“双重性格”

视觉中国供图
作为节气
它是春耕的关键节点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至今流传
作为节日
它融合了
扫墓祭祖与踏青祈福的习俗
承载着中国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视觉中国供图
清明最初只作为
时令与物候变化的标志节点
被人们所认知
清明从节气发展成为节日
寒食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视觉中国供图
自古以来
寒食和清明
密不可分却又不尽相同
介子推的故事历代流传
赋予了寒食节更厚重的人文底蕴
由于寒食和清明
在时间上相近、内涵上相融
寒食逐渐融入清明
并丰富延展了清明节的内涵
清明是自然的馈赠
亦是文化的传承
清明祭扫
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核心仪式
清理墓地、敬献鲜花、焚香祈福
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视觉中国供图
清明踏青、放风筝
是自古延续的春日乐事
很多地方
还保留“断线放灾”的习俗
将烦恼随风筝放飞天际

视觉中国供图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门楣斜插嫩枝
以“清明柳”驱邪纳吉
又是一年清明时
杨柳依依道春意
清明是诗意与哲理的交融
亦是怀念与珍惜的交响
这个古老的节日
始终以最中国的诗意
诠释着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天地清明,心亦清明”

视觉中国供图
自古
文人爱写以清明为主题的诗词
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
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写尽凄迷
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让清明多了几分洒脱

视觉中国供图
黄庭坚以“贤愚千载知谁是”
叩问生命价值
苏轼则劝人“诗酒趁年华”
在哀乐交织中觅得平衡
清明赏春
更要“尝”春
一口春味
是对话山川岁月
传递家族温情的味觉密码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青团
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
古人寒食禁火
以冷食青团祭祖
如今这一口“春绿”
已成为火爆大江南北的时令风物

视觉中国供图
北方山西等地流传“子推馍”
又称老馍馍
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
里面包鸡蛋或红枣
上面有顶子
顶子四周贴面花

视觉中国供图
老北京“寒食十三绝”中的
芝麻烧饼、姜丝排叉
闽南润饼卷春蔬
江淮馓子炸作金丝缠玉箸
……
这些冷食既延续了寒食旧俗
又以油香面脆唤醒春日脾胃
清明玩好
更要照顾好自己
清明时节
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
这份健康提醒请收好

节气与节日相遇
欢愉与追思相随
在传统而又独特的日子
在追忆祖先的同时
也祝福自己
春天快乐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山东疾控、视觉中国等
相关文章:
美股异动|杜邦(DD.US)跌超16% 杜邦中国被立案调查04-04
抑制圆柏花粉飘散!花粉固定剂有望明年率先落地北京城六区04-04
在24节气里遇见最美的济宁|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04-0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回应美方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害人害己!04-04
清明时节防病养生 专家支招这样做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