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春天里的“穿墙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10:00    

3月的阳光穿透窗户,洒落进教室,照着学生们青春的脸庞。想起学者刘擎与严飞在对话集《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中建议年轻人主动与世界产生真实连接,勇做一个“穿墙者”,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班上51个学生都能“穿墙”而出,把辽阔大地上的春色带回教室,那该多好呀!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找来班委商量。我们很快围绕“春色”“妇女节”两个关键词确定了3月的班级活动主题——“我把春色献给你”。这个明亮的主题让我联想到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份古人的浪漫,或许正适合年轻人在春天里去体验。

班长提议这个周末布置一份独特的作业:踏春,捡春,带回漂亮的树叶或落花。

把春天带回教室!在行知课跟全体学生分享这个创意时,他们也睁大了眼睛,热烈地欢呼着。

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捡来的花草能做什么?”

“制作干花书签,把春色献给女神们。”我说。

女神?

他们眼睛放光。

“你们心中的女神应该是漂亮的女同学吧?”有了跟这群“00后”相处的经验,我忍不住幽默了一把,“我们要献礼物的女神可是你们的母亲大人们。”

他们偷笑。

我说:“她们也曾如春天一般美好、烂漫,只因时光流逝,为家庭默默付出,可能变成了一个严肃的母亲,但是,我相信她们心里的某个角落依然保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份美好,由你送出,更能给她们惊喜。”

也有学生嘀咕:“为什么不是母亲节做这个书签?”

“母亲节,是由你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我希望我们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母亲这个角色。三八妇女节,我们致敬的是‘她’力量,我希望每一个她都能被看见,被赞美,被肯定。”

当我说出这段话后,我也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在春天设计这么一个活动。或许这些想法早就萦绕在心里了,终于借由春日的阳光得以显现。当我试图引导学生去看见“她”时,又何尝不是在暗示自己要看见自己:作为一个女性,我既是班主任,同时也有对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在3月,在春天,和学生一起去创造一份独属于我们的浪漫,或许也是女性力量的一种别样呈现吧。至少,在我和其他男班主任沟通时,他们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妇女节设计一个班级活动。他们宁愿在母亲节、父亲节设计感恩活动。

但我却想在这个春天,和学生一起做“穿墙者”。

返校时,学生们带回了草呀花呀叶呀,它们随意点缀在课本的最上面,感觉像是从书本上绽放出来的一样。

教室里猛地塞满了春色。

班委示范讲解,请大家先把花草压在书里,大约四五天后制成干花,再把干花放进塑封膜里,叠压,抚平,周末放学就可以亲手把春色献给妈妈了。

亲手制作,耐心等待,这份礼物的特别意义或许还在于,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能清晰感觉到人与时间的紧密关联。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睁眼一天,闭眼一天,时间似乎没在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但是,这个小礼物,就是时间驶过的证据,是春天慢慢来、慢慢走时留下的痕迹。

真好啊!我们在这个春天里临时“共谋”,做了一回短暂而偶然的“穿墙者”。

在等待干花的过程中,为了和“我把春色献给你”这个主题活动相呼应,教室展示墙上贴了“为理想,惜春色”的句子。或许因为这个句子里含有春色二字,或许因为学生们完成了对春色的具体体验,我觉得他们应该会赋予窗外的这个春天一份别样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我还想制定几件春天里必做的小事,作为行知课的分享主题:吹春风,看拂动的柳枝;听荷塘萌动;唱春天的歌谣;感受春风沉醉的夜晚,读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成为校园里的看花人,捕捉美好的瞬间……

教室里有沙沙的落笔声,教室外有啾啾的鸟鸣声:春天的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春之曲更加动人。

我很庆幸,能和学生们一起,安静地聆听今年春日的序曲。

(作者系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1日 第04版

作者:余志勤

相关文章:

4名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04-15

管城回族区虹彩路小学开展书写比赛04-14

研学课程如何兼顾“游”与“学”04-14

春天里的“穿墙者”04-11

从“一键生成作文”到数据泄露隐患,学生用AI,边界何在?04-09

“山东邂逅美”摄影大赛|青州古城的春天04-07

笔记不能在学习中“缺席”04-07

赏花踏青觅春 山师附小2.4班师生赴百花公园开展春游研学活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