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她”力量|周蜜:科技考古中的“时光显微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1:00:00
“探索、严谨、尊重”,作为科技考古学界的专家,这是周蜜与人骨测量研究的“羁绊”。她带着对于破解历史谜题的兴趣,和“复活”历史的一腔热血,扎根田野与实验室;她融合自己在考古学、解剖学、法医学的多学科方面知识,凭借其交叉学科优势深度探索,“透骨见人”,洞悉历史,成为纵横古今的“时光显微镜”。

周蜜工作照
微观解密:人骨中的文明密码
人类骨骼作为古代人类活动的直接物质遗存,承载着个体生命史、族群特征、社会行为、健康状况等多维度信息。通过骨骼鉴定分析可以推断个体的年龄、性别、疾病、创伤、族群等信息。在人骨考古中,传统田野考古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实验室考古是“解答问题的工具”。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不仅体现在材料层面,更在于方法论上的相互支撑——实验室分析需要田野考古背景赋予文化意义,而田野考古假设需通过实验室分析验证科学性。这种协作使得人类骨骼从冰冷的“遗存”转化为承载古代个体生命故事的“证人”,最终实现“透骨见人”的研究目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骨研究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过人骨测量,揭示出楚地先民的迁徙路线与阶层分化,这是一项多维度的综合课题。周蜜博士所在的团队通过分析楚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等级、不同时期古代墓葬出土的人类骨骼,通过颅骨形态学、古病理学、古遗传学等学科方法技术,以期构建一个跨时空的古代人类历史图景。随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开展,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面对古代人骨DNA降解严重的难题,团队在提取技术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针对湖北地区地下水位高,人骨饱水出土环境,和土壤酸性较强等客观因素,团队全过程尽量减少环境和人为因素对骨骼的污染。从人类骨骼出土、提取到采样分析,确保骨骼及时干燥、专人取样、独立封装,全程规范化最大程度保存骨骼原始状态,减缓DNA降解。针对人骨测量工作,周蜜团队更新了过往仅对颅骨和主要肢骨进行测量的过程链,开展“全骨骼”式测量分析。人类骨骼就像每个人自带的“生命记录仪”,考古学家测量骨骼,相当于在阅读一本古代日记,从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到颅长、颅宽等颅骨形态学信息;再到骨骼长度、骨骼粗壮度等“行为密码”,人类骨骼测量可以弥补田野考古信息中的信息缺失,从多个角度重构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史。
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奏
技术主义和考古人文性是科技考古的两个方面,平衡两者的关系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的一大重要课题。在周蜜博士的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实验室数据与历史文献记载产生相互关联的瞬间,这些瞬间都让她感受到了,冰冷遗存背后的鲜活生命。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云梦睡虎地M11号秦墓墓主人“喜”的研究。这项研究与竹简中的记述得以互相印证,让“喜”这位见证了秦楚融合大历史的基层官吏展卷阅读、片头书写、跪坐伏案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

两千多年前秦吏“喜”的3D复原像
周蜜博士认为,在科技考古工作中,应以人文问题驱动技术应用,在技术理性中注入人文温度。从考古学人文问题出发,推动科技考古方法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为解决考古学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科技考古分析技术方法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应该考虑到人类骨骼背后个体生命史在历史背景中的地位和价值,深度阐释人类骨骼背后的“故事”。通过"硬科学"与"软叙事"的结合,构建人文场景。
破壁者说:科技考古的湖北实践
针对长江中游人种演化研究,湖北考古人持续建立人类骨骼考古标本库,与全面建设长江中游地区古代人类数据资源库,为构建中华文明基因库贡献湖北力量。长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串联起了百万年人类史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脉络。从巫山人、建始人、郧县人,到屈家岭、石家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长江文明的绵延卷轴,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湖北考古人打造坚实的数据支撑,从人群来源、人群迁徙、人群生业、人群健康等多个维度,为构建中华文明基因库贡献湖北力量,围绕中华文明探源、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楚文化等课题,深化考古出土人类骨骼阐释研究,充分挖掘荆楚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考古界的核心科研素养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周蜜博士最想传达给考古界后辈的精神。“透物见人、透骨见人”,这是周蜜博士心中科技考古人的使命,更是千千万万科技考古人心中的使命。正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他们,才能让我们一起戴上“时空显微镜”,领略古今中外这千百年的壮阔历史。
(作者:林炜宸 尹炜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走深走实(法治头条)04-17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下跌2.28%,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芯国际等04-16
香江潮涌 智启新篇——来自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的观察04-16
琅琊新闻网宠粉不停!网友近距离感受“舌尖上的黑科技”04-16
吴建平:筑牢数字时代的安全底座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