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期待脱胎换骨式的创新”——访首届杂技节金狮奖作品《晃板》创编人员刘文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0:42:00    

近日,记者走进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练功厅时,杂技班的学生们正在练习倒立。刘文忠穿梭在孩子们之间,指导动作要领。

刘文忠今年62岁,是一名从业50年的杂技工作者。他当过杂技演员、教练,还担任过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教务主任、艺术研究室主任等职务。

退休后的他依然放不下学校里的孩子们,只要得空,就会来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每当我握住这些孩子汗湿的小手,就能感受到吴桥杂技未来的脉搏。”刘文忠说。

体操全能冠军

走上杂技之路

从体操冠军到杂技大师的蜕变,是刘文忠人生中最精彩的“节目”。

他出生在杂技之乡吴桥。“六七岁的时候,我翻跟头能从大街这头翻到那头,连大气都不喘。”刘文忠的眼角漾开笑纹,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

由于基础好,刘文忠被当地业余体操队选中,开始练习体操。几年后,刘文忠参加了河北省业余体操比赛,并获得了全能冠军。之后,刘文忠引起了吴桥杂技团的注意,并收到了邀请。

对杂技的热爱,让他做出了选择。从此,他成为一名杂技演员。

在杂技团的岁月里,刘文忠几乎尝试过所有的表演形式。高空“飞人”、浪桥上腾跃,甚至滑稽表演中的每一个眼神,他都精益求精。1985年,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成立,刘文忠成为学校的演员兼教练。

“杂技就是日复一日地磨,勤勤恳恳地练。”刘文忠经常重复这句话。

“每次训练结束,膝盖都肿得像个馒头。但看到节目一点点成型,觉得一切都值了。”他说。记者注意到,回忆那段往事时,他的手下意识地抚摸着双膝。

出了成绩的同时,刘文忠的膝盖也遭受损伤,无法再进行演出了。于是,他做起了专职教练,成了杂技演出的幕后英雄。

金狮奖作品

背后的英雄

1987年,在首届杂技节上,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节目《晃板》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狮奖。刘文忠作为这个节目的主要编创人员,深知荣誉来之不易。

“传统的晃板,就是演员站在木板上,通过身体晃动使木板在滚木上来回摆动,身体保持平衡,通常是4人完成表演。但是,我们增加了难度,共7名演员完成演出。”刘文忠说。

训练场上,失败是家常便饭。刘文忠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训练时,他在幕后拽着安全绳,而安全绳另一头连着高空演员。突然,“底座”演员失去平衡,上方的两名演员应声坠落。安全绳猛地绷紧,将幕后的刘文忠拽到半空……

“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垮塌’,摔倒了重新再来。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我们都坚持训练。经过一年的反复打磨,这个节目登上了杂技节的舞台,并获得了金狮奖。”说到这里,刘文忠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希望杂技能有

更多的创新

刘文忠是个极具创新精神的人。这不仅体现在节目的编排上,也体现在道具的创新上。

传统晃板,演员站的是平板。刘文忠却将平板改成了类似月牙的弧形板。这就大大增加了演出的难度,对演员的平衡能力带来更大挑战。

“传统晃板,左右晃动幅度不能超过10厘米。这个弧形板,对晃动幅度要求更严格。”刘文忠用手比划着,指尖微微颤抖,仿佛仍在寻找那个精确的平衡点。

经过一年的排练,这个节目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并获得了银狮奖。“这种道具在当时属于全国独创。”刘文忠骄傲地说。

在刘文忠的影响和带动下,杂技在他的家庭中得到传承。如今,他的女儿、弟弟、弟媳、侄子都成为了杂技工作者。一家人时常聚在一起,畅谈杂技的发展。

谈及此次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在吴桥举办,刘文忠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杂技节‘回家’了,这是我们杂技人盼了多少年的事啊!”

对于杂技的发展,刘文忠有自己的期待:“现在有的创新,是形式上的创新。我更期待看到杂技能有内容上的创新,有脱胎换骨式的创新,为吴桥杂技注入新的动力。”

记者 何晓玲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期待脱胎换骨式的创新”——访首届杂技节金狮奖作品《晃板》创编人员刘文忠08-25

香港四大奇案,被这档TVB深夜节目揭了底08-16

欧洲巡演首站告捷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08-08

《歌手2025》第八期彩排歌单:国际揭榜歌手李佳薇唱《天后》艾莉西亚唱《Whenever Wherever》07-03

51岁知名相声演员 “虎哥” 吴迪离世,双胞胎弟弟哭悼,知情人:突发脑溢血,已入土为安06-20

最新发布!半价游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沈阳植物园……这些人注意了!05-30

传承传统文化之美 他携近40名学生奏响古琴音乐会05-26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公开征集演出项目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