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让“野游”者付出“代价”,才能避免好奇害死“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5:51:00    

据安徽黄山风景区管委会4月17日发布的消息,黄山景区公安局近日成功救援一名“野游”进山迷路的游客,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还被要求支付救助费用。

据报道,该游客当日清晨未购票,欲从景区外围“野游”进山。面对途中景区管理部门设立的警示标牌和语音提醒,他心存侥幸,仍违规翻越铁丝网、隔离护栏,最终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后因地形复杂和体力不支导致迷路,才选择报警求助。

近些年随着野游、猎奇变得越发频繁,“任性”驴友被追偿已有先例。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亚丁景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区等先后启动了有偿救援。就在近日,江西省有关部门对3月2日前往庐山西海丛林中走失的六名徒步探险人员追缴救援费用20000元,并对组织者邓某某追缴救援费用4000元。

“野游”游客被追偿会渐成趋势,这恰是对违规冒险的一种遏制。救援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给参与救援人员造成极大风险,甚至威胁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巨额的救援成本,不应该由景区或者救援队来承担。实施有偿救援,让驴友为自己的“任性”买单,合情合理。实行有偿的这种收费救援,其实是对游客的一种警示,游客当预计既有生命的危险,也会有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的这种风险的情况下,他的行为就会更加的慎重,反过来就让很多游客知难而退,不要再去冒险。

只有让这些自以为是的“野游”者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有效避免其在景区游玩时成为因好奇心而致死的“猫”。与此同时,景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充分考虑采纳媒体和网友的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景区有偿救援办法,不断提升救援水平,有效地保障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除了不断完善有偿救援体系,解决“事后问题”,也要从源头入手,遏制跟风盲从。对于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渲染“秘境攻略”、刻意淡化风险的“种草”博主,平台须建立危险内容分级机制。对涉及未开放区域的“攻略”,应强制标注风险提示,并限制算法推荐。相关部门可联合专业机构、社交平台,发布“野游红色预警”,以真实事故影像、救援成本数据消除公众侥幸心理,推动形成“危险打卡可耻、文明游览为荣”的社会共识。

破解野游乱象,需约束个体行为。无论是对“野游”游客追偿,还是事前发布预警,都是为了有效遏制擅自进入风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旅游或探险的行为,更好地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生态资源安全。唯有让“任性”驴友付出代价、让推波助澜者扛起责任、让盲目跟风者心存敬畏,方能守住公共安全的底线,让自然之美与文明之美交相辉映。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相关文章:

让“野游”者付出“代价”,才能避免好奇害死“猫”04-19

黑龙江省26个重点景区配套设立首批法律服务工作站04-18

焦点访谈|“春日经济”背后蕴藏高质量发展密码04-18

年轻人热衷网上找“搭子”旅游,专家紧急提醒...04-17

发展银发经济 提升再青春消费04-17

小心!女子唱K离话筒太近,感染了这种“无法根治、会反复发作”的病毒04-17

300余名师生走进古城三庙景区 开启沉浸式研学之旅04-17

杭州银行回应可转债转股规划:做好经营,积极寻求大股东支持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