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几毛钱可买3000多张实况图?警惕“你的生活”可能已被上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3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雷

从美食美景到日常学习工作,如今,在社交平台发图分享生活点滴成为不少人的习惯。你能想象吗?当你在某社交平台晒出一组海边落日图片后,不久后或许将有不同的陌生人使用着这同一张图分享生活动态,这并非巧合,而是一场社交“异变”现象——用户分享在社交平台的生活图片,正在成为商家用来交易牟利的“商品”。

“只需花费0.1元,就能买到上千张不同场景的实况Live图。”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有商家挂出售卖Live图的商品链接,这些打包的图片价格不一,有0.1元即可“解锁”的2000张日常生活照,也有5元带走的精致欧美旅行记忆,照片场景之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图从何而来?谁在购买这些照片?记者调查发现,其中部分实况图来自社交平台用户公开发表的图片。

实况图被打包在电商平台上售卖

实况图背后的流量生意

不到10元“畅游”全球各地

所谓Live图,即实况照片,与普通静态照片相比,Live图相当于2-3秒的简短视频,可记录下拍照瞬间的动态画面和声音,更具真实与鲜活感,因而成为不少用户发在社交平台上的选择。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Live图”关键词后,页面随即跳出各类价格不一的“商品”,价格从0.1元到10元不等,这些商品的封面图多为密密麻麻的拼接图片,商品名则带上“朋友圈”“起号”“旅游风景”等标签,销量少则几件,多则上千,并标明将持续更新。

从商品封面看,价格较低的实况图覆盖随手拍的日常风景、生活图及名车名包等奢侈品,涉及外卖、运动、买药、旅行等场景,通常按3000或5000张打包售卖,几元的图则多为特定主题,质量看起来更为“精致”,如上海、重庆及伦敦、洛杉矶等特定城市风景图,打包照片数量则在百张左右。

记者搜索发现,类似“商品”在多个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平台均有售卖,在某二手平台,还有用户按单张图3元进行售卖,并特别标注“有声音”。

这些图片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记者通过两家电商平台尝试购买了6家不同商铺售卖的图片,价格分别为0.1元、5.9元、6.33元以及3家0.12元,下单后,店铺均自动发来一个网盘链接。6家“商品”中,只有5.9元明确标有“英国”主题的照片不同,其余5家图片高度雷同,覆盖多类社交场景,既有海边、日落等旅行风景图,也有滑雪、吃饭等日常生活图,还有药品、名车等特定场景,甚至出现了个人身影乃至露脸照。

两家标价不同的商家向记者发来类似图片的网盘链接

商品图片从何而来?记者询问了多家店铺,不少为智能客服未能回复,回复的商家则表示“有渠道”“有专门老师收集”,当记者追问是否会重合及有版权纠纷时,有商家坦言会有重合,商品已经卖了100多人,也有商家面对版权则称,“不露脸哪来的版权”。在二手平台,有卖家则在商品信息上直接标注“文件获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版权人所有”等。

谁在买这些照片?从卖家描述和商品评价中记者发现,实况图的买家大致分为几类,一类用户购买后用来“装饰”朋友圈和社交平台,花费几毛钱即可展示自己的“精致”生活,一类则是自媒体博主及商家为“起号”等目的购买,如用来剪辑有声小说的配图等,还有一类则是买家应付查岗等特定场景而购买,比如生病请假买药等。

素人生活图被公开售卖

“买来的生活”是否涉嫌侵权?

尽管多个商家对图片来源保持沉默,但记者通过识图对比发现,购买来的图片中,有不少源自社交平台素人用户公开发表图,甚至包含了个人不露脸身影,记者随机询问3位照片的发布者,用户表示照片没有授权或售卖出去。

“已经有其他姐妹私信我被盗图了,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找不到源头。”循着一张写有名字的订婚现场图,记者找到了照片原作者刘女士。对自己的订婚图被作为商品售卖,刘女士也十分惊讶,她告诉记者,图片是自己去年7月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并未授权给商家,但最近发现有不同店铺在售卖这些图,她曾找到商家询问情况,但没有获得有效回应。“带有我们名字的、写字的图也偷,问了商家也不承认,说没有,基本上卖这种照片的都有了,删不完了。”对于盗图者的行为和动机,刘女士无奈的同时又感到匪夷所思。

刘女士询问售卖照片的店铺客服,未获有效回应 受访者供图

大数据时代,当“精致人设”成为社交“货币”,用户的隐私正被当成“流量生意”售卖,这条盗图产业链是否涉及侵权?

“未经授权售卖他人图片,可能涉嫌构成著作权、肖像权以及个人信息侵权。”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孙晓龙告诉记者,盗图产业链可能涉及三重侵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及五十二条规定,摄影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发行、复制权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使用其作品的,需要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此外,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如露脸照的,涉嫌侵权肖像权,权利人可要求停止使用、赔偿等。 若照片包含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如人脸、定位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可能侵犯个人信息权益。

孙晓龙解释,未露脸的生活照因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售卖商家可能仅涉及著作权侵权,但如果露脸则涉及到肖像权,若照片包含医疗记录等隐私场景,还可能涉及隐私权、人格权侵权进而加重责任,赔偿金额也将更高。

那么,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使用后,是否涉嫌侵权?“根据应用场景,消费者在主观无过错时,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停止使用比如删除图片。”孙晓龙表示,但若是商家、博主购买图片用以商业引流,可能会被认定为“应知侵权”,或将承担连带赔偿,明知或应知图片侵权仍使用的,则将构成共同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等责任。

电商平台是否需对盗图行为负有监管责任? “若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比如删除侵权链接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他表示,不过平台通常享有“避风港”原则保护,需权利人投诉后未处理才担责,比如此前有类似盗图售卖案件发生时,法院多判决卖家赔偿,平台在及时下架后一般不担责。

孙晓龙建议,面对盗图行为,权利人即图片原作者可向平台投诉要求立即下架商品,或起诉卖家索赔,此外,消费者也应避免使用来源不明图片,降低法律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无证运营?停运!罚款!广交会首日记者直击展馆周边执法情况→04-15

封面评论 | “拼抱抱”寻求安慰,把问题想简单了04-15

多方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A股零售与跨境电商板块走强04-15

“打野”成新兴社交方式,乱挖“野菜”可能面临哪些风险?04-14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4日)04-14

几毛钱可买3000多张实况图?警惕“你的生活”可能已被上架04-14

17岁少女充值打赏45万元,家长要求返还,法院这样判04-13

奇观!火山公园四月“飞雪”!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