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台青”纪录短片何以能破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05:00    

最近,两部展现台湾青年人在大陆生活与工作的系列纪录短片《跨海追梦趁年华》与《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成功破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跨海追梦趁年华》在境外平台热播,《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获得“法润京华与法同行”法治微视频三等奖,两部作品聚焦在大陆发展的优秀台湾青年群体,讲好京台交流和两岸融合故事,又以小见大展现了两岸青年共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宏大主题。

这两部“台青”纪录短片何以做到“破圈”,它们又给予了后续创作者哪些启示呢?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两部片子的出品方北京市台办官方新媒体“京彩台湾”,试图获得破解“台青”纪录片走红的密码。

解码一:

聚焦台湾青年巧妙设置议题

两部纪录片的编导从“小”入手寻找突破口,巧妙设置议题,让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话题性,从而吸引大众。

《跨海追梦趁年华》聚焦10位在祖国大陆工作和生活的优秀台湾青年。他们中既有因为在北京送外卖而“火”到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的“台湾好A”陈俊豪;又有因为看重北京深厚文化底蕴而留京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小提琴演奏家蔡琼华;也有从小将中央戏剧学院定为考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梦想的蔡宣萱等人物。

4集纪录短片《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则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学生身上。这部系列短片从四名台生在法院实习的具体案例切入,既充分展现北京市落实推动司法领域两岸融合和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的工作成效,又以台生的第一视角记录和呈现了大陆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

解码二:

以个体视角带入社会观察

不管是《跨海追梦趁年华》,还是《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都充分展示了每一位主人公的个性,并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大陆在不同领域的发展。

《跨海追梦趁年华》有一集是讲述中医医师刘元媛在诊所把脉问诊一天的所遇所感。在拍摄过程中,编导发现刘元媛爱笑,擅长交流,于是便以此作为刘元媛的基本性格特点,展现她如何通过与患者交流,缓减患者情绪,使患者增强了对台湾年轻中医师的认同。

而在讲述双语主持人陈正飞的故事时,编导与这位主持人建立深度对话,引导其将这些年在大陆当主持人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陈正飞笑称普通话进步很大,得益于大陆观众的包容。

《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系列短片的编导,在每集短片中统一设置了“台生法官面对面”环节。台生在最后一天实习结束后,围绕自己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与带教法官进行互动问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探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寓教于学”的法律知识科普。

解码三:

增强故事“沉浸感”

通过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技术手段,增强观众在欣赏每一个故事时的“沉浸感”,这是两部纪录短片的共同特点。

在《跨海追梦趁年华》中,创作者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就有“VLOG+纪实拍摄”“访谈+纪实拍摄”等多种。台青郑庭绎语言表达能力强,编导让他用VLOG方式,以第一视角拍摄拜访北方昆曲剧院演员王瑾并与其搭戏的过程,最后两人共同演绎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游园》里的曲牌“皂罗袍”。

眼科医生李胤志性格内向,编导就采用了“访谈+纪实拍摄”方式,客观还原人物奋斗故事,最终他道出心声,“在北京上学和工作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事业上我有明确的规划,在人生上我有更广阔的角度”。

而《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则结合新媒体平台流行的“实习+VLOG”形式,用镜头跟随台生的第一视角走进法院,呈现真实的法院实习场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台生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

解码四:

故事线情感线交织融合

在《跨海追梦趁年华》中,编导注重故事线与情感线交织融合,客观叙述台青在大陆奋斗的同时,也注重情感的铺垫与氛围感的营造。

作为北京安定回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岳峰扎根北京大兴,活跃在农场田间地头。他有志于把有机农业机械化种植经验、智慧化的田间管理方式从岛内带回祖国,引进更多有志于农业的青年人才,共同努力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情到深处,李岳峰引用了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体现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情感的同时,这部专题片也展现了两岸青年的真挚友谊。专题片有一集展现了在参与2024两岸青年峰会后,作家、策展人毕依帆带领由两岸青年组成的“元宇宙探勘队”,以皇家园林为参考背景开始驻地创作。在与“元宇宙探勘队”相处的过程中,两岸青年在生活中互相关怀、在创作中互相激励,给予毕依帆很大触动。

她由此体会到两岸青年渴望交流、期待共同创作的心声,并借镜头表达她由衷希望两岸青年通过艺术交流、驻地创作能勇敢打破自己的边界,传递彼此在生活中的感受,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解码五:

深入专业领域彰显北京特色

从每个受访者的专业领域入手,借助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他们所在地的建设与发展成就,这样“台青”纪录片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

《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以“台生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实践”为落脚点,由点及面拓宽报道广度和深度。据了解,在拍摄前,创作者积极与台生、带教法官进行沟通,经过充分调研探讨,4集短片分别以“背包法官”“调解制度”“AI法庭”“涉港澳台司法”为主题,围绕4位台生所在实习法院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设计“最后一课”实习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都实践。

解码六:

强强联合丰富传播手段

不管是《跨海追梦趁年华》还是《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北京市台办官方新媒体“京彩台湾”都采取了与主流媒体合作的策略。前者的合作对象是央视网,后者是北京青年报,也正是与这两家知名媒体的合作,丰富了两部片子的传播手段,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央视网聚焦全球传播,《跨海追梦趁年华》中文繁体版于2024年12月在脸书“CCTV中文”账号、优兔平台“CCTV中文”“纪录台湾”频道发布;英文版于今年1月26日起在脸书“CCTV”账号上陆续发布,网友纷纷点赞,“这系列视频真不错,台青在大陆的发展就是人间百态,能够平实记录下来,很有价值”,“大陆的生活蛮有意思,很想去看看”。

《在京台生法院实习最后一课》则在北京青年报及“京彩台湾”全平台首发,各大媒体纷纷转发。据了解,岛内多家网络媒体也积极转载该片,甚至还有不少人留言咨询如何报名参与这项实习活动。

文/本报记者满羿

相关文章:

在推动城市焕新、青年创业等领域,上海与新加坡的年轻人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04-03

“台青”纪录短片何以能破圈?04-03

国台办主任会见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两岸同胞是家人、不是敌人04-02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在陕启幕04-02

国防部驳斥美台炒作:持续加强练兵备战,坚决粉碎一切“台独”分裂行径04-02

海军益阳舰喊话台湾舰艇: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04-01

国台办: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欺凌大陆配偶恶劣行径04-01

广西南宁:脱单音乐会共赴“三月三”浪漫之约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