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大理洱源非遗市集点亮上海交大校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1:38:00
【来源:洱源发布】
4月5日至6日,大理洱源非遗市集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古老的技艺与青春的气息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文化图景。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文化气息浓厚,集中展示了大理洱源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技艺、民俗表演、美食制作等。传承人指尖跳跃的刀锋,将百年匠心凝结成雕梅的剔透纹路;甲马纸上的印痕,诉说着古老的温度;凤羽砚台研磨出的墨香,穿越时空与当代学子对话。当传统技艺褪去神秘面纱,交大师生得以零距离触摸那些凝结着民族智慧的文化密码。





州级非遗传承人 杨国荣:唢呐是我们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很多交大的同学对唢呐表现出浓厚兴趣,主动尝试吹奏,让我感到特别欣慰。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希望这次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艺术。

县级非遗传承人 杨全菊:乳扇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洱源文化的载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卖出了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了洱源的饮食文化。



飞舞的霸王鞭、动听的白族调、精美的凤羽砚……众多非遗项目不仅让交大师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来自大理的交大学生激动地向闺蜜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白婧洋:非遗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我带领我的同学们体验了霸王鞭、甲马,品尝了我们家乡的乳扇、雕梅,带他们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和智慧。

此次非遗市集不仅是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沪滇协作的生动体现。自2013年上海交大定点帮扶洱源以来,双方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教育帮扶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本次活动通过非遗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两地情谊,点燃了青年学子守护文化根脉的热情,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省、州、县三级共15个非遗项目及3家商户在上海交大进行展示和展销,非遗项目体验超1万人次,各类产品现场成交额10万余元。期间,还为上海交大师生送上文艺演出2场,并到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设计学院进行了交流。
记者:番田生
编辑:金亚清 排版:番田生
审核:周丝莹
责编:苏全宝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村”字号潮涌背后的文化自信|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04-16
全新升级!第十九届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启幕 赛事时间→04-14
安阳“鼎都甲骨文”“画宝刚烧鸡”等亮相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04-14
3000余名跑者角逐乡村赛道 2025成都蒲江半程马拉松举行04-14
实施“一网多员+多员联治”工作模式,天宝滩社区这招真巧妙04-13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广立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