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20:56:00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李春宇、周欣、高萌)“五一”假期,体育赛事活动在“双奥之城”北京“多点开花”。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掀起“观赛潮”;北京队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半决赛力克山西队,时隔10年再次挺进CBA总决赛;首届北京极限运动汇暨北京市第十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拉开帷幕……

5月2日,北京北汽队球员杰曼(左)和队友方硕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2024-2025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半决赛第三场比赛中,北京北汽队主场121比103战胜山西汾酒队,总比分3比0晋级总决赛。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近年来,北京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打造“赛事盛宴”,燃动经济活力,以扎实的办赛能力,为建设“国际赛事名城”添砖加瓦。北京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如何能再度突破“天花板”?北京用一场场以“奥运标准”承办的单项世锦赛、世界杯,以及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书写新答卷。
热度“现象级”
5月3日,世界泳联主席侯赛因·阿尔-穆萨拉姆在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期间,来到“水立方”赛事官方特许商品售卖区现场“带货”。
“赛前我其实没有想到‘水立方’的上座率会如此之高,现场的氛围非常好。”阿尔-穆萨拉姆说,“官方特许商品设计融入了很多创意,我听到很多运动员在讨论这些纪念品,他们都很喜欢。”
本次赛事组委会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开赛前,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京剧武生角色登上“水立方”跳台表演,通过3D投影技术展现天安门、永定门等北京中轴线地标建筑,配合光影流动,彰显千年古都的恢弘气势。
“大赛的氛围就是很不一样,现场看到中国选手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感到非常骄傲。”从天津带着孩子到北京观赛的张绍寅说,“我们早上来、晚上回,假期这趟旅行安排得刚刚好。”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张云介绍,5月2日至4日举行的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票房达570万元,单日验票进场总人数超过7000人,充分展现“赛事+假日”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5月4日,朱子锋(右)和陈芋汐在颁奖仪式上。当日,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落幕。在赛后举行的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年度最佳运动员颁奖仪式上,中国运动员朱子锋、陈芋汐分获年度最佳男子、女子运动员称号。新华社发(那宇奇摄)
5月2日的首都体育馆见证了北京队昂首晋级CBA总决赛,现场球迷用响彻场馆的欢呼声,祝贺北京队时隔10年再度登上总决赛的舞台。从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三冠,到经历新老交替过后的再攀高峰,北京队不仅展现了北京篮球的深厚底蕴,更诠释了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
“五一”假期的首钢园区也是活力十足,首届北京极限运动汇暨北京市第十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在这里启幕,系列活动融合时尚极限赛事、文创潮玩展览、餐饮商品展销等内容。亚奥商圈新消费创新联盟组织的主题公益活动——“健康环保行亚奥五月红”也正式启动,活动串联起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奥运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市民游客可以在“打卡”过程中感受“双奥遗产”的魅力和商业消费活力。
“火热的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已经成为假日‘标配’,对于拥有丰厚‘双奥遗产’和出色办赛经验的北京来说更是展现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推动体育、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邹新娴说。
场场“高标准”
本次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队的陈芋汐获得冠军。她在赛后说:“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在‘水立方’拿下这枚金牌。其实,2008年陈若琳姐在‘水立方’拿下奥运金牌的时候,也是我梦想开始的时候,所以对于我来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也有不一样的意义。”

5月3日,陈芋汐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雒圆摄)
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这座城市乃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让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次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的赛场上,有很多有过奥运经历的技术官员、运营保障人员和志愿者,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学生吴欣便是其中一员。她曾在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和赛事运行组实习,并在本次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竞赛部门担任志愿者。
“我这次承担赛事实时计分工作,需要在每位裁判打分后,迅速计算出运动员的实际得分,并与打分系统计算的结果进行核对。工作过程中,裁判长还给了我很多职业发展建议,告诉我国际组织特别是反兴奋剂组织,非常需要懂法律的体育仲裁人士,未来我想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吴欣说。
正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赛事传递经验、传承文化,让“双奥之城”持续焕发体育活力。
高水平办赛成就高质量赛事,顶级选手也用精彩表现回馈大众。去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巴黎夺得中国网球史上首枚女单奥运金牌的郑钦文在“钻石球场”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四强,创造了个人中网最佳战绩;去年11月,赵丹在北京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夺得中国钢架雪车女子项目的首枚世界杯金牌;今年3月,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在首都体育馆举办,荷兰队在开赛首日就打破了混合团体接力世界纪录……
专业赛事精彩绝伦,也让运动爱好者跃跃欲试。2024年,北京统筹组织和引导全市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共3.82万场次。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孔宪菲认为,要持续提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办赛质量,让群众体育有竞技体育的味道,才能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成果“满当当”
国际体育组织对北京可谓青睐有加。2024年2月,北京在一个月之内获得了2027年田径世锦赛、2029年游泳世锦赛的举办权,特别是田径世锦赛将时隔12年重回北京,“双奥之城”高标准的场地条件和办赛能力再次得到充分认可。
目前,北京着力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重点引进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其中,既包含了北京马拉松、“百队杯”足球赛等发展历史较长、群众基础广泛的比赛,又有攀岩、小轮车等新兴项目。

2024年11月3日,2024北京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3站)在京举行。参赛选手冲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线。(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王玲表示,北京将依托“双奥场馆”资源,重点引进并长期举办一批国际体育组织赛历赛事,实现夏季、冬季项目均衡发展和场馆资源充分利用,丰富赛事供给,加快建设国际赛事名城。
每逢金秋十月,中网公开赛备受期盼,“钻石球场”众星云集。同样在国庆假期,随着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从去年开始连续5年在北京举办,让“十一”成为“赛事黄金周”。

2024年国庆假日期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冰雪季的“双奥场馆”总会让人“梦回冬奥”。从2023年底开始,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等赛事引领冰雪热潮。在非赛事期间,各大场馆纷纷向公众开放,推出冰雪运动体验等活动,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
一个月后,就在“水立方”北侧的国家体育馆,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北京站将于6月4日至8日举行,中国女排将在主场掀起又一轮赛事热潮。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于庆丰说,北京将积极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深入挖掘首都赛事历史文化,推动国际顶级赛事扩容提质,大力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夯实“赛事+”,助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基础,擦亮“国际赛事名城”新名片。
相关文章:
辅助生殖进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05-05
“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05-05
迪迩秀丨关税之歌05-01
从影坛新星到百花影后,祝希娟的银幕记忆与幸运人生|独家对话04-30
注意!通州区人民法院马驹桥人民法庭将迁址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