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断流到复涌: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焕活千年古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02:00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汾渭谷地山西晋祠千年古泉30年来首次复流,自1982年断流的河北邢台百泉持续复涌,北京市陈家庄泉等81处泉眼干涸多年后实现复涌……近年来,我国华北平原、汾渭谷地等地区,一度干涸、断流的泉眼又“活”了过来,而这都归功于一项持续多年的努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山西晋祠难老泉泉眼喷涌。封面新闻记者戴云摄

“涌在地表,功在地下。”近年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瞄准华北地区及10个重点区域,精准施策,华北地区、汾渭谷地、黄淮地区泉水流量增大,泉水位上升、部分泉水复涌,泉域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近期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显示,与2015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结果相比,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超采量、超采程度显著降低,本次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减少50.3亿立方米,减少31.9%;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8.83万平方公里,减少51%。

置换水源、配套法规 晋祠千年古泉复涌

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山西晋祠,难老泉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涌流而出,经石雕龙头喷溅出清澈的水花,游客络绎不绝,纷纷上前伸手触摸清凉的泉水,还有人用瓶子灌装一品甘甜。

游客在山西晋祠接取难老泉泉水。封面新闻记者戴云摄

如今这一场景,是蛰伏等待30年的成果。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难老泉于1994年断流。此后,山西省持续实施煤矿兼并重组、地下水关井压采、水源置换等工作,推动晋祠泉复流。

今年70岁的张健是晋祠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自难老泉实现复流后,他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每天要从汾河抽水到晋祠水道,保证水面维持一定高度。复流后不用再抽水了,主要负责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张健还告诉记者,他注意到自从复流后,有很多游客故地重游,为的就是亲眼看看这汪复涌的清泉。

山西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管理处处长张天锋介绍,2019年至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共实施15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晋祠泉域内工程12项,地下水开采量由最高时期的4.51亿立方米减少到2023年的1.978亿立方米,地下水在太原总供水量中的比例从83.5%下降到25.8%。

2008年,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晋祠难老泉泉口水位由最大降深27.76米逐步回升,2023年5月14日实现首次出流。截至2025年3月26日,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2米,创2023年5月复流以来新高。

在晋祠周边的古城营村,73岁的村民杜毛亲对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感受颇深,“原来抽地下井水经常断流,一天只有4—6小时能出水,用水十分紧张,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来储水。后来通了自来水,24小时随用随取,十分方便。”

据晋源区水务局副局长兀峰介绍,该项目通过接通引黄水来置换地下水,形成了从市政供水主线到村民入户龙头完整的供水系统,提升农村居民饮水水质的同时,关井54眼,年压采地下水637万方,有效改善晋祠泉域地下水环境,促进晋泉复流。

泉水的稳定喷涌需要法治护航。2022年,山西省修订《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突出保护优先,明确泉域水资源“统筹规划、保护优先、集约利用、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2024年初,山西省水利厅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再度升级保护力度,紧紧围绕“稳定复流”这一目标,对晋祠泉复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共同制定了《晋祠泉复流实施方案》,确定了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加大水源补给力度等十条复流保障措施。

生态补水、科技赋能 邢台百泉重焕生机

在河北邢台的狗头泉公园,上午十时,家住附近武家庄村的宋大爷正在钓鱼,自前些年泉水复涌后,这成为他的日常。他向记者回忆,早些年这里全是大片水域,周边种植了很多水稻,后来到八十年代,水面开始枯竭,河床见底成为土坑,水稻也不能种了。直到2021年10月,这里又开始冒水了,“有水才有生气,空气好水质也好,我在这里钓过七八斤的大鱼呢!”

宋大爷在泉水复涌后的狗头泉公园垂钓。封面新闻记者戴云摄

泉城邢台因泉闻名,拥有一个面积达3800平方公里的泉域体系——百泉泉域,包括达活泉泉群和百泉泉群,狗头泉正是后者的主要泉眼之一。

1982年百泉断流,百泉、狗头泉等泉眼自2021年7月开始复涌至今,日均出水量2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790亩,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美景。

邢台市水务局压采科科长路雷介绍,自2022年7月18日开始对狗头泉水位进行观测以来,其水位持续保持稳定。2022年7月18日水位为58.83米,2024年7月18日水位为58.86米。日出水量2万立方米,累计出水量约2280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790亩、蓄水量1050万立方米。

邢台市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理念为指导,协同部门实施“节、引、调、补、蓄、管”系统发力,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其中,拦渗工程是一大亮点。

站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上游,远眺一道道堰坝或曲或直,横在河流中央,滞蓄着从西部山区流下的河水。“2023年,在查明百泉泉域河流渗漏段地层结构、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启动沙河拦渗工程,选定在沙河强渗漏段修建11道滞蓄滚水堰,为百泉泉域补充地下水源,预计每年可为泉域补充地下水2000万立方米。”邢台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李绍铭介绍。

邢台沙河拦渗工程的第11道堰。封面新闻记者戴云摄

除沙河外,邢台市还计划于今明两年,分别在白马河和七里河上游修建5道滞蓄滚水堰和6道溢流堰,从而加大蓄水时间、增加补水面积。

针对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的百泉泉域,邢台市基于国产GIS(地理信息)技术,建成百泉泉域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新一代三维GIS、物联网技术,搭建起数据服务中心、预警报警、模拟分析、决策指挥等六大功能模块,实时掌握主要泉眼状态,实现对邢台市岩溶水的精准管控。

“该平台通过分析百泉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报警信息,辅助制订保泉措施,实现精准管控邢台市岩溶水,保障百泉持续稳定复涌。”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李磊说。

相关文章:

山西省省长金湘军被查04-13

从断流到复涌: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焕活千年古泉04-11

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二期工程全方位推进04-10

临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快检服务“进市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04-08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李润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4-07

脊柱侧弯筛查进校园04-03

山西数智转型成果闪耀中关村论坛 京晋协同共筑新质生产力04-02

老粗布走新路、小童车卖全球,特色产业撬动大市场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