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文化场馆“不打烊”,更要服务“不打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53:00    

近年来,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紧跟群众需求,不断推出错时、延时服务举措,以新的服务时空与群众文化生活“对表”。与此同时,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下降等,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导致一些观众的体验感降低。(4月8日《法治日报》)

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推出,实则是城市对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反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白天忙于工作或学业,文化消费时间被大幅压缩。文化场馆的延时开放,打破了传统服务时间对文化资源的限制,让不同职业、不同作息的人群都能平等享受文化盛宴,有效减少了因时间差异造成的文化权益不平等。

然而,文化场馆“不打烊”的背后,隐藏着运营成本与服务质量之间的艰难平衡问题。夜间参观时,因讲解员数量不足,观众只能“走马观花”式游览,这暴露出延时服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短板。而安保人员面对不文明行为时的束手无策,则反映出夜间管理难度的显著增加。运营成本攀升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延时开放意味着更多的人力投入、更高的能源消耗以及设备维护成本的增加。对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场馆而言,长期超负荷运转可能导致一连串“服务透支”。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延时服务极有可能陷入“形式化”困 境,原本的惠民初衷也会因体验不佳而大打折扣。

破解延时服务的运营难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展现治理智慧。首要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错峰排班”“志愿者助力”等方式缓解人力压力。可以借鉴企业的灵活用工模式,在高峰时段引入兼职讲解员或安保人员;与高校、社区合作,招募文化志愿者参与夜间服务,充实服务力量。其次,技术赋能是提升服务效率的关键。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智能导览系统,可部分替代人工讲解服务;安装智能监控设备,能实时预警安全隐患;通过预约限流平台,可精准调控客流,避免场馆超负荷运转。此外,在资金保障方面,需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政府可设立专项补贴,对延时开放的场馆给予运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冠名赞助、合作运营等方式参与;探索“文化+商业”的复合模式,如在场馆内设置文创消费区,以商业收益反哺公共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场馆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城市的夜晚,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延时服务从单纯“延长开放时间”向“提升服务品质”转变,当运营成本通过创新机制得到有效化解,文化场馆才能真正成为“不打烊”的精神家园。这需要管理者以绣花功夫精心谋划,需要社会各界以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参与,更需要始终坚守服务为民的初心。文化场馆的延时服务才能从“点亮一盏灯”升华为“温暖一座城”,让公共文化真正浸润人心、滋养社会。(文/王琦 图/黎青)

相关文章:

翁城日记 101609-07

老人家中跌倒无法起身,消防破窗施救09-07

【文化社区】创投大赛+项目启动,荣成文化社区建设按下“加速键”09-07

“千亿市场”何以长青08-30

残特奥会参赛人数将创新高08-29

9月1日起,青岛地铁1号、2号、3号、8号、蓝谷快线运营时间有变08-29

演出+好物集市+优惠券+咖啡……明天开始!超全活动攻略一键get→08-18

名单公示!全国首批!甘肃+208-17